|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研究發現無花果樹可將二氧化碳變石頭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眾所皆知,樹木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以進行光合作用,再合成自身所需的物質。有研究發現,有些種類的樹木會進一步地把多余的二氧化碳轉化成石頭,再儲存在土壤裡,成了減少碳排放的另類方法。


歐洲地球化學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chemistry)在新聞稿中指出,由肯尼亞、美國、奧地利和瑞士的科學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肯尼亞的無花果樹可以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以碳酸鈣(岩石的主要成分)的形式儲存在周圍的土壤中。

這些原產於肯尼亞的樹木是第一批被證實具有這種能力的果樹之一。這種能力被稱為“草酸鹽-碳酸鹽途徑”(oxalate carbonate pathway),也就是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碳酸鈣的天然過程。


地球上的所有樹木都經由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碳,以形成樹幹、樹枝、根和葉子。這就是為什麼植樹被視為減輕二氧化碳排放的潛在方法。

有些樹木還會利用二氧化碳生成草酸鈣結晶。當樹木部分腐爛時,這些晶體會被特定的細菌或真菌轉化為碳酸鈣。這會提高樹木周圍土壤的pH值(酸鹼值),同時也會增加某些營養物質的可利用性。碳酸鈣中的無機碳在土壤中的壽命通常比有機碳長得多,這使得它成為更有效的二氧化碳封存方法。

瑞士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資深講師羅利(Mike Rowley)說:“我們對‘草酸鹽-碳酸鹽途徑’的了解已有一段時間,但其對碳的封存潛力尚未得到充分重視。”

他說,如果人們種植樹木用於農林復合經營,並利用它們在生產糧食的同時把二氧化碳以有機碳的形式儲存的能力,那麼人們就可以選擇那些能以碳酸鈣的形式封存無機碳、進而帶來額外益處的樹木。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借由同步輻射分析技術發現,碳酸鈣既在樹幹外部形成,也在木材內部深處形成。

他們總共研究了三種無花果樹。結果發現,韋克菲爾德無花果(Ficus wakefieldii)這個品種以碳酸鈣的形式封存二氧化碳的效果最強。


他們正計劃借由量化這種無花果樹的需水量和果實產量,並對不同條件下的二氧化碳封存量進行更詳細的分析,來評估該樹種是否適合農林復合經營。

目前大部分關於“草酸鹽-碳酸鹽途徑”的研究都集中在熱帶地區,而且針對那些不生產糧食的樹木。第一種被證實具有活躍“草酸鹽-碳酸鹽途徑”的樹木是大綠柄桑(Milicia excelsa)。它在一生中可以在土壤中封存一噸碳酸鈣。

草酸鈣是最豐富的生物礦物之一,其晶體由許多植物產生。將草酸鈣轉化為碳酸鈣的微生物也普遍存在。




(示意圖)

羅利表示,在較幹燥的環境中比較容易識別碳酸鈣。然而,即便在較潮濕的環境中,碳仍然可以被封存。

他說:“到目前為止,已經鑒定出許多種能形成碳酸鈣的樹種。但我們相信,還有更多。這意味著,‘草酸鹽-碳酸鹽途徑’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尚未被充分探索的機會,有助於我們在種植樹木來造林或生產水果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上述研究成果已於本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戈爾德施密特地球化學會議(Goldschmidt geochemistry conference)上發表。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